前言: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是生物識別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中走得較為靠前的。近年來更是被廣泛追捧,在國內,互聯網巨頭和一大批創業企業都瞄準了這一方向。我們確實也看到,在金融、景區、安防等系統驗證場景中,人臉識別技術確實得到了較為廣泛地應用。
本屆央視315晚會中,根據央視發布的消費預警,靜態照片可通過技術手段演化成動態建模后的人臉圖像攻破人臉識別系統,存在重大隱患。
“人臉識別”系統真的這么容易被騙嗎?
一般來說,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而目前的人臉識別,還有另外一項技術——“活體檢測”,這是商業化應用的重要一環。當前,國內很多優秀人臉識別算法研發企業,針對人臉防偽有著全新的方法,它與傳統方法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更加關注偽造內容本身的介質屬性,已經合成的視頻圖像與自然視頻圖像的差異。在技術中,通過人體皮膚的紋理及人臉微小動作帶來的光律規律變化,可以很好的防止視頻和面具攻擊,此外多攝像3D建模、近紅外活體檢測等技術,也可根據使用場景做防偽技術布局。
當然,目前人臉識別技術無法做到絕對的安全,保證系統不被攻破,只是看破解的成本是否比破解后的利益還大。
文章關鍵詞: